质科院助推本市首批“工赋链主”企业——上海核工院 3A级两化融合升级
2022-08-23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工院”)是我国首个具有核电站全厂研发设计能力的核电总体设计单位,先后创造中国核电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独立自主研发设计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设计研发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秦山三期的技术总支持单位),建成世界首批4台AP1000机组,成功研发“国和一号”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型号,是全球核电行业一支重要力量。今年7月25日,上海公布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核工院成功入围。
为进一步通过数字化特色服务助力“链主”企业更好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近日,质科院正式启动核工院3A级两化融合评审项目,并于7月29日组织召开第一阶段现场评估审核会。核工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周俊颖,副总经理方舟,以及临港集团标准创新部(“双碳”推进办)总监、质科院党委书记孟祥生,质科院首席数字官王金德出席会议。质科院3A级评估审核专家组成员和上海核工院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核工院介绍了2021年以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型能力建设实施过程和建设成果。质科院评估专家组围绕两化融合组织体系建立、战略与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识别,两化融合基础保障过程、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后续规划等方面就核工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情况进行了严格细致地调研及现场评估审核,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双方就各自在开展行业生态级数字化转型、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等方面的有效探索实践及未来合作展望进行了广泛交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可参照执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法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在信息时代加速战略转型、加快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推动组织管理变革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质科院作为“全国十家、上海唯一两化融合评定机构”,目前已为全国千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定工作。后续,质科院将重点关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四个基本要求,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等管理域,通过座谈交流、文件查阅、现场查看、评审会议等方式,对核工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估,助力核工院数字化转型成果检验及持续优化。在此基础上,质科院还将面向“工赋链主”及其“链上”企业提供组团式服务,开展规划咨询、场景挖掘、供需对接、合作交流和标准建设,积极推进企业DCMM评估贯标及数据管理评估师(CDP)培训等,助力“链主”企业以应用场景驱动数字化转型模式创新,提升整体产业链协作效率,促进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专家组还根据评审计划,参观巡视了核工院数字化转型相关成果展示、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党建阵地及科技创新成果展厅。
【延伸阅读】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始建于1970年2月8日。作为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体设计院,和国家科技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技术责任单位,上海核工院与我国核电事业同时起步,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具有全核岛(全结构、全系统、全主设备)的研发、设计、采购、建造等完整产业链的创新研发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上海核工院积极发挥设计龙头作用,在坚持核电高要求不动摇的同时,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构筑了以“设计4.0”为牵引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体系,覆盖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造、生产运维的全产业链环节,支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平台的发展目标。